•   请到后台配置公告想信息-1
  •   请到后台配置公告想信息-2

开启全民通信网络新时代

摘要: 万物互联、数据互通,信息通信产业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,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、基础性、先导性产业。下一代通信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。我国大力培育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,...

万物互联、数据互通,信息通信产业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,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、基础性、先导性产业。下一代通信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。我国大力培育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,持续发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生态系统,为数字经济培育肥沃土壤。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。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、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跨越,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。本期特邀专家将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。

我国通信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

我国通信网络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?

彭健(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):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我国通信网络稳步发展,保障了国家重点通信需求。 “一五”期间,电信部门有计划地进行通信网络扩容改造,初步建成以北京为中心、辐射全国主要城市的通信网络。 “十二五”期间,1000门纵横式自动电话交换机、312IV明线12路载波机、55台电传打字机等电信设备研制投入生产,通信能力显着提升。到1977年底,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83.4万户,是1949年的近9倍。

改革开放后,我国通信网络建设加快。电话从模拟电话发展到程控电话,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 1982年,我国引进了千门程控市话交换系统。随后,程控电话建设在全国迅速展开。到1997年,县级以上城市电话全部实现程控。移动通信网络从无到有。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起步于1987年,2009年3G正式商用,光纤网络发展迅速。 2000年,历时8年、总计8万多公里的“八纵八横”光缆骨干网建成并投入运营。 2010年以来,“光进铜出”带动了光纤网络的快速部署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通信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,支撑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移动通信网络已从4G的“并跑”走向5G的“领跑”。截至2023年10月底,我国建成开通的5G基站总数已达321.5万个,位居全球第一。光纤网络实现了从100M到千兆的跨越式升级,千兆光网络能力已覆盖所有地级城市。截至2022年底,我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达35.28亿个,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.45亿个。万物互联的基础不断夯实。卫星互联网建设全面加速。 2016年以来,航天科技、银河航天、华星网络等公司相继提出卫星星座建设计划。 2023年,我国顺利完成多颗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任务,标志着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。

自2019年11月我国正式启动5G商用以来,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企业一直在积极建设5G网络。从覆盖范围来看,目前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区、县城及部分乡镇。从黑龙江漠河到海南三沙,从海拔5000多米的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到山西地下200多米的矿井,5G网络信号已覆盖。从普及程度来看,截至2023年10月末,每万人拥有5G基站22.78个,5G手机用户达7.54亿户,占手机用户的43.7%,较年底提升10.4个百分点上一年的。

近年来,我国5G关键技术取得整体突破,形成了覆盖芯片、终端、仪器仪表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5G产业链。产业基础实力持续增强,行业应用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。截至2023年10月,5G行业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67个大类,应用案例超过9.4万个。 5G已广泛应用于工业、矿山、电力、港口等垂直行业,帮助企业提质、降本、增效。目前,5G应用亮点主要集中在短视频、超高清视频、视频直播、云视频游戏等领域。数字人、元宇宙等是5G在个人应用和消费领域的重要前沿探索。

目前,我国5G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 5G基站数量占全球60%以上。用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。 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全球领先。截至2023年10月底,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申报量占全球42%,为推动全球5G发展提供中国方案。

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,具有高速率、低时延、低能耗的特点。其数据传输速率比4G高数倍,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,网络延迟更低,传输数据时的能耗更低。在技术和需求双轮驱动下,下一代通信网络正朝着“高速泛在、天地一体、云网融合、智能敏捷、绿色低碳、安全低碳”的方向发展。可控”。确定性网络、算力网络、全光网络、6G、卫星互联网、网络安全等将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重点研究领域。与现有通信网络相比,下一代通信网络在覆盖范围、传输速率、端到端时延、智能化、网络能效、安全性能等方面将有显着提升。

5G应用提供普惠便捷服务

5G的应用情况如何?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?

左凯瑞(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):5G商用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5G创新发展,坚持按照“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以建设促使用、重点先行”的原则,在网络建设、科技产业体系建设、融合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。5G应用规模化发展推动5G在实体经济更广泛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融合应用,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效应,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。质量提升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。

网络建设规模全球领先。 5G发展,网络是第一位的。我国坚持“适度超前”的部署原则,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,持续强化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,优化提升网络质量,提高网络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,支持5G创新发展。 5G数字经济。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我国90%以上的5G基站是共建共享的,5G网络正加快向集约、高效、绿色、低碳方向发展。 2023年5月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、中国广电在新疆启动全球首次5G异网漫游商用试验,标志着5G网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
科技产业体系初步构建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业界各界的不断努力下,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在5G技术标准、网络设备、终端设备等领域形成了系统优势。一是5G技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。随着R16、R17等标准的完成,产业各方正在积极开展5G轻量化等技术试验和示范。二是5G中频设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。据统计,2019年至2022年,中国企业占据全球5G网络基础设施市场近一半的份额。针对行业定制和个性化需求,设备制造商正在积极开发和实施定制化网络产品,例如5G防爆基站适用于采矿业和紧急场景下的5G游牧基站。三是5G终端设备市场稳步发展。 2023年1月至10月,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到1.88亿台,同比增长8.9%。 5G产业终端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。截至2023年10月,国内5G非移动终端产品累计上市608款。

集成应用赋能效果显着。引入新的应用场景,极大提升用户体验。 5G新通话、AR/VR、超高清视频、云手机等个人应用不断丰富。例如,杭州亚运会期间,中国移动在5G新通话中推出了商务速记服务,支持在通话过程中将双方的语音内容转换为文字。记录,将大模型功能嵌入到文本记录过程中,并提供摘要汇总等智能服务。行业应用深入推进,在制造、矿业、医疗、能源、港口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复制。比如在制造领域,已经形成5G+质检、远程运维、多机协同作业、视觉智能安防等典型应用。

5G在医疗、教育、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应用,为居民提供了普惠、便捷的服务体验。首先,5G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,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诊疗水平,推动智慧医疗快速发展。 5G网络打破地域限制,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、远程手术、急救等医疗服务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高效调配,提高诊疗质量。二是5G推动教学模式变革,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。通过5G网络实现跨区域远程互动教学,结合AR/V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,增强教学娱乐性,提高教学质量。第三,5G推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,优化养老服务效率。 5G在日常生活、安全保障、医疗康复等方面的应用逐步丰富,为老年人提供高效、智能的服务。例如,5G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、行为能力、生命体征等。提供紧急呼叫和健康评估等服务。

此外,5G加速旅游业数字化转型,提升服务、监管、运营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,为游客提供便捷、沉浸式的旅游体验,拓展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。 5G结合4K/8K、AR/VR等技术,创新文旅产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,催生云旅游、云直播等新场景。推动融合媒体多元化发展,创新产品内容和传播形式,为超清视频、高清直播、自动翻译配音等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。例如,杭州亚运会期间,利用5G+8K对亚运集火、奖牌发布、亚运村开村等各个重要节点进行高清直播,让各地群众深刻感受到亚运会的气氛。

积极应对通信网络安全新挑战

如何应对通信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?

刘秀龙(天津大学智能计算系教授、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):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呈现稳步增长、积极发展的态势,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800亿元。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,由于政策利好支撑,我国网络安全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挑战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。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业务不断涌现,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,为网络安全产业提供了新的赛道。

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网络安全产业规范发展。 2022年底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数据二十条》,从数据产权、交易流通、收入分配等方面构建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和安全治理。随着《网络安全法》、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,我国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体系已基本建立。网络安全相关政策、法规和标准的落实和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完善,促进了相关企业数量的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扩大。
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,网络安全面临网络攻击加剧、数据泄露等新挑战。维护网络信息安全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监管能力,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。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 2023年7月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从技术开发与治理、服务规范、监督检查、法律责任等多方面提出了标准化要求,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。治理构建框架。该措施的实施,有利于保障我国网络安全,促进新技术健康有序发展。

确保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是维护整体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。华为、中兴通讯等通信企业实施了完善的安全措施,确保通信设备从设计、开发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。同时,随着用户企业越来越注重网络安全服务的有效性、可持续性和系统化,行业领先者正在向“产品+服务”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,提供端到端的综合网络安全解决方案。

通信企业通过发布安全白皮书等方式与业界分享在数据保护、隐私保护治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。为确保产品可信性和合规性,华为根据全球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,包括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EU 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,制定了企业安全和隐私框架。中兴通讯将安全作为产品研发和交付的核心,建立了完善的产品安全治理体系。该体系涵盖供应链安全、研发安全设计、工程服务标准化运营,确保产品和服务安全可靠交付。

随着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不断发展,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。下一代通信网络需要满足万物互联、元宇宙、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的需求。其发展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技术的交叉融合,也带动了芯片制造、数据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,并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安全等多个维度。

随着终端无线通信技术的推动、5G、6G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然崛起,互联网的概念已经从传统的“计算机网络”演变为“万物互联”和然后是“万物智能”。然而,在空、天、地、海一体化网络布局、数据元市场加速建设、绿色“双碳”背景下,作为“信息高速公路”的互联网通信架构面临着网络设备资源有限、资源匮乏的问题。执行复杂的人工智能计算有困难。沉先生认为,数据价值密度低、骨干网传输压力大、大规模恶意攻击频繁、系统安全隐私难以保障等挑战。为此,需要在基础理论、通信架构和系统重构等方面持续投入,突破并形成大容量、低时延、高可靠、高能效、智能化、智能化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创新技术体系。无处不在,这将成为元朝的基础。为宇宙、数据元市场等重要场景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。

space.gif
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